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诊来的患者,入院后突发凶险肺栓塞,
医院专家紧急会诊救治,争分夺秒抢回患者生命今年初,不到一个月时间,武汉市
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成功处理了三例肺栓塞险情,有力地保护了新城区群众的生命安全作为江夏区唯一一家集医教研于一体的三级乙等综合医院,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自2016年起由武汉协和医院全面托管,专科建设不断优化,救治能力大大增强,多次完成高难度救治工作医院整体外景近年来,医院发挥三级医院优势,全力打造“1+1+N”三医联动立体分级诊疗模式,以本院为枢纽,上联武汉协和医院、下联区域内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积极引导医疗资源持续下沉,整体提升区域医疗健康服务能力,让群众就近获得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今年3月12日,医院正式确定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征途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武汉协和医院骨科医院副院长、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院长田洪涛教授表示,成功创建“三乙”是医院建设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医院向着更高目标奋进的新起点,今后将把建设经验和成果转化为锻造品牌、突破发展的源动力,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提高医疗服务能力为核心,以武汉协和医院托管为支撑,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医院建设成为品牌专科特色突出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更好地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保驾护航医院门诊大厅■ 从生死关口拉回3名肺栓塞患者“1+1+N”体系围绕群众生命实现三医联动大面积肺栓塞是凶险的临床危重症血管中脱落的血栓堵塞肺部主要血管,患者将在短时间内面临生命危险几个月前,江夏61岁的陈奶奶就因此遭遇生死难关今年1月11日,陈奶奶在江夏区纸坊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经CT检查显示肺部有较重的感染,随后被转往医共体上级医院——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住院治疗1月13日上午,正在该院住院的陈奶奶又突然晕厥,紧急检查显示为双侧肺动脉栓塞,情况十分危急医院立即启动多学科会诊机制,介入科、影像科、超声科、检验科、心血管内科等科室专家第一时间到现场研判病情,同时邀请武汉协和医院介入科医生卢浩浩来现场会诊经过90分钟介入手术碎栓、溶栓,陈奶奶肺动脉供血恢复,转危为安,10天后平安出院三医联动体系下,医院成功救治3例肺栓塞患者这是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乃至江夏区首例“双侧肺栓塞”成功救治案例田洪涛院长认为,在三级医院创造陈奶奶这样的生命奇迹,既得益于医院在急危重症救治方面水平提升,也得益于医院全力打造的“1+1+N”三医联动立体分级诊疗模式,实现了“早发现、早治疗、早处置”,为抢救赢得了时间2016年,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由武汉协和医院全面托管,此后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大力发挥枢纽作用,上联武汉协和医院、下联基层卫生院,通过“联动”机制将江夏辖区各基层医疗单元与省部级医院联在一起,“医共体”单位间诊疗无缝衔接,高效协作1月至今,该院接连救治了3名肺栓塞患者,还平安将多例急危患者通过“绿色通道”上转至协和医院,成功救治主动脉夹层、大面积心梗等危重病例今年,医院还将持续探索由武汉协和专家“扛旗子”、协和江南医院医生“做队员”的专病诊疗模式,搭建“全天候、订单式”协和专家服务平台,遇到疑难危重、罕见病、高难度手术操作等,可提交协和专家预约协助订单,通过移动通信、远程会诊、MDT、现场指导等多种方式,邀请协和专家为患者进行线上线下会诊,让优质医疗资源“动起来”,开拓“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区,疑难杂症协和专家来‘把脉’”的区域医疗格局,让群众获得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换髋”老人术后第二天走着出院牵手“国家队”八年,医疗服务能力大大提升“没想到,这样高难度的手术,在江夏的医院也能做得很好”“做完手术第二天就能出院,医生技术高、我们患者得便利”群众以真实感受,对医院发展成绩给出满意分数牵手医疗“国家队”八年来,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驶入发展快车道,各项新技术新业务不断开展老人股骨颈骨折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老年患者常因恢复慢、并发症多,加速走向人生终点73岁的周爷爷没想到,他骨折后在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接受日间手术置换人工全髋关节,术后第二天复查无异常,便扶着助步器走着出院了他后续只需到门诊换药、拆线即可,从入院到出院仅仅24小时为周爷爷做手术的骨科杨俊忠主任分析,对于符合条件的患者来说,施行日间手术,在1至2个工作日内完成入院、手术和出院,不仅安全可行,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及再入院率,还能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进而加快病床周转,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被武汉协和医院全面托管8年来,医院新增日间手术病种7个,其中髋关节置换日间手术已令不少骨科患者受惠,还推广至黄梅县中医院、鹤峰县人民医院等基层医院,在为基层患者解决病痛的同时,也帮助基层医院骨科提升技术服务能力和水平医院飞速发展的背后,离不开各方的凝心聚力8年来,江夏区委区政府从政策到资金全面支持,武汉协和医院从管理到技术全心帮扶,为医院发展加装助推器,医院综合实力高效能提升“国家队”优质医疗资源不断下沉,先后有24个专业的近百名协和专家在医院开展常态化门诊、疑难手术带教、教学查房及会诊服务,持续“造血”培养出一批“带不走的专家队伍”另一方面,在“国家队”强有力的支持下,医院引入大批高质量、高学历人才,专科发展取得新突破,现已拥有7个湖北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含1个湖北省省级重点建设专科)、19个武汉市市级临床重点专科、4个武汉市市级临床重点建设专科;33个科室熟练开展新业务新技术200余项(51536例),自2016年12月18日开展第一例心脏介入诊疗至今,已成功完成各类介入诊疗2300余例其中,腹腔镜下肝肿瘤切除术、膀胱癌根治术、急性脑梗死支架栓取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等多项新业务、新技术,实现了江夏区零的突破■ 为基层医院解读心电图十万余份远程心电诊断中心工作经验获全球推介依托医联体及互联网+医疗,医院持续推进智慧医院建设,优化心电、病理、影像、检验等区域医学中心建设,将医疗保障服务网络越铺越开,让智慧医疗为诊断加速,患者在“家门口”就医越来越便捷,进一步节约了就医成本率先在全省建立远程心电诊断中心,让互联网+医疗为诊断加速心脑血管意外一旦发生,急救时间窗非常重要为更快发现风险因素,2016年11月,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率先在全省建立远程心电诊断中心,架设互联网+远程诊疗“空中桥梁”,将远程心电服务延伸至辖区1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个村卫生室、2所大学校医院,实行24小时心电监测及远程诊断服务2023年9月1日,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远程心电诊断系统服务人次突破10万例,远程心电诊断中心的经验做法还被作为夯实农村卫生建设体系案例,在世界卫生大会上向全球推介2023年10月,医院被确定为首批湖北省数智化病理科建设试点单位,试点搭建云端病理平台,可将患者病理切片扫描生成“数字切片”,上传至湖北省远程病理会诊平台,有望实现实时查询、“云会诊”;建立区域检验中心,接收并完成体液样本检验数据约27万项,实现了检验结果“一单通”,弥补了乡镇卫生院检验科检测能力不足的问题,减轻了患者的支出负担除延伸护理服务外,医院还推出“药盾”行动,让药剂科职工体验取药流程,发现问题、制定具体防范方案,打通看病取药的堵点痛点难点,优化取药流程,提升服务效能,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 科普巡讲如沐“春风”遍洒“甘霖”着力打造让群众满意的高水平医学中心“治疗骨质疏松,光靠喝牛奶、吃钙片是不行的,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接受专业治疗”4月26日,江夏区纸坊街道办事处,来自武汉协和医院及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的中西医结合科、骨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等领域的6名专家教授,分别就中医养生、老年骨关节疾病防治、肺结节管理等主题开办科普讲座,他们深入浅出的讲解换来现场居民阵阵掌声这是由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主办的“甘霖行动”健康科普巡讲惠民生活动现场除了科普巡讲外,专家团队还为居民提供免费的健康检查和咨询服务医院主办的“甘霖行动”健康科普巡讲惠民生活动现场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要求把预防为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提升群众健康素养“医生要走到基层,走到居民健康最需要的地方”田洪涛介绍,医院以“共同缔造·健康江夏”为主题,精心策划“甘霖行动”,组织专家团队下社区开办健康科普巡讲,首轮巡讲共持续6个月,覆盖15个街道,服务辖区群众万余人次;还针对企业职工推出“春风行动”,组织专家团队进企业开办健康科普巡讲、义诊及上门健康体检,多渠道、多手段提升企业职工的健康素养,让健康理念深入人心“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离不开健康,除了让他们看得上病、看得好病,还要让他们不得病、少得病”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党委书记韩军表示,按照武汉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23—2025年),“新城区政府举办的综合医院,至少建成一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全院上下正奋力拼搏,朝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目标接续前行接下来,医院将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有温度、负责任、全天候、订单式的高品质医疗服务,着力打造群众满意、员工幸福的武汉南部最高水平医学中心,为落实健康中国战略贡献江夏力量(撰文:关晓锋 陈林 熊帆 黎尚斌)【编辑:余丽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