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注射后大片瘀斑的7点去除建议,一文详览......
打针后局部出现青紫色的现象主要是局部的皮下的血液的溢出引起的症状,可以选择局部的热敷处理
瘀血实际上是皮下软组织出血,血液的颜色透过皮肤看起来呈紫青色
打完针后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体内凝血机制出了问题,或在注射部位有较小的血管破裂,若无不适,可不必管,若有疼痛,可进行局部热敷,若无其他不适,可在几天内自行消失,无需治疗
一、淤青形成原因
打针的过程当中,主要是由两个所谓的针眼,一个是皮肤的,我们能看到的这一个针眼,再一个就是血管穿刺,进针的那个针眼,我们往往只按压了皮肤上的针眼,但是血管上的针眼,没有按压,或者按压的时间不够,就会造成的淤青
并不是按压的力度越大越好,如果说力度过大了,会使这个病人感觉到穿刺部位疼痛,以及阻断了局部的静脉血回流,按压的过轻,又达不到止血的目的,所以我们说按压的力度,一定是均匀的
二、去除办法
1.严重淤青及时去医院
自己处理淤青时候一定要明白,只有普通的淤青才可以自己处理,对于伤及皮肉深层的严重淤青,或是长时间不消失的严重淤青,千万不能自己胡乱用各种方法祛瘀,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抽瘀血手术,防止肌肉坏死,产生严重后果
2.冰袋冷敷
众所周知,人们在受伤后的24小时内,在淤青形成前,可以采用冰袋冷敷(如果没有冰袋可以用毛巾包住冰块也可以,或者直接用冰块敷),减轻微血管破裂后的出血,减轻淤青的程度
3.规范选择注射部位
选侧腹壁皮下注射,以脐上下5cm、左右10cm范围内(除外脐周1cm)注射,左右上下交替,2次注射点间距2cm以上,注射时避开皮肤破损处、疤痕、斑或痣的部位
4.垂直皱褶法注射
即注射时左手拇指食指捏起腹壁皮肤形成皱褶,在皮褶最高点针头垂直刺入,深度以针头进去皮褶为宜
进针0.5~1cm,无回血,缓慢推注药物,注射时应深入脂肪层,固定好针头并在注射全过程保持皮肤皱褶状态,垂直皱褶法始终保持药液均匀注入皮下脂肪组织,减少局部组织的损伤
5.注射完毕不按压,禁止按摩热敷
虽然注射完毕后压迫止血为常规操作,但是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时,注射完毕后用棉签压迫反而增加了药物对注射局部的刺激和挤压,如用力较大更易引起毛细血管壁破裂,特别是出血形成局部淤癍
6.正确排气
注射时不将空气排尽,而是保留少量气泡,可避免排气残留的药液刺激组织,引起痛感,也使针头部分残留药液全部注入皮下,既避免浪费,又可避免拔针时残存的药液渗入皮下,也有效减少了皮下出血的发生
7.用药后观察
用药后应加强对患者的观察,护士在用药期间及每次注射前后均应详细检查患者的局部出血情况及全身各系统有无出血倾向及其他不良反应,如腹部注射部位出现硬结、瘀斑、疼痛等,应警惕有出血可能
来源:迁安妇幼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号wang_qingyuan进行删除
皮下大片血凝瘀斑(微软皮下局部针眼药液) 颈部护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