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重庆7月5日电“感谢你们,如果不是镇上帮忙想办法,我这些鸡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付衷芬再一次向镇党委书记刘红明表达自己的感谢
今年疫情期间,付衷芬养的800只土鸡面临滞销,家里又急需用钱,这可急坏了她
镇上、村里的领导干部赶紧想办法,最终通过网络渠道将土鸡销售一空
最令付衷芬没想到的是,这些土鸡居然都卖到了24元一斤的好价钱
通过网络快速销售土货,这只是隘口镇村民们感受到的变化之一
近年来,隘口镇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创建“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业产业布局,推出“电商+扶贫”的发展模式,大力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如今,隘口镇产兴业旺,全镇贫困发生率已降至0.29%,隘口镇村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因地制宜 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站在平所村太空莲基地边,隘口镇副镇长杨胜宿喜不自胜
在他面前,200亩太空莲花开正盛
平所村临近隘口水库,水资源丰富,气候适宜
在过去,平所村村民主要种植水稻,而水稻每斤售价不过1元左右,每亩利润仅有几百元
去年三月份,平所村因地制宜,从江西省广昌县引进了太空莲36号
太空莲浑身是宝,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杨胜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农户种植太空莲每亩需要种苗费400元,土地整理费200元,肥料和农药300元,人工费600元,每亩成本共在1500元左右
种植成功后,每亩太空莲可产生莲子600斤,按照目前市场价5元来算,莲子可收入3000元
若将生莲子脱皮烘干加工成空心白莲,则获利更高
平所村太空莲基地除了莲子,莲心可以加工成莲心茶,荷叶可作药用,莲藕可售卖,也可加工成藕粉
杨胜宿说,目前这些产品在网络上供不应求,太空莲产业已覆盖农户124户,其中贫困户16户64人
在杨党生加工厂,工人们正在忙碌地进行金银花烘干工作
吴再文来厂里了解今年金银花的市场价格
“今年八块五一斤,价格比去年还好一些”吴再文心里盘算着,今年又是一个小丰收
吴再文曾是村里建卡贫困户,一人要养三个孩子,其中两个孩子正在念书
早年期间,吴再文在外打零工,勉强维持着家庭开支
2017年,在被确定为市级深度贫困乡镇以后,隘口镇确立了以发展中药材、茶业和核桃三大主导产业为主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产业扶贫
隘口镇自然条件适宜金银花生长,且有种植金银花的历史
李再文也有种植金银花的经验,于是,在政策支持下,李再文回到家乡,种植了25亩金银花
如今才过半年,吴再文已收入了两万多元
杨党生加工厂内的新鲜金银花金银花种植并不难,只有采花期比较忙,平时除完草,李再文还可以就近打些零工
离孩子们近一点,李再文也放心了不少
据刘红明介绍,坝芒村大力发展山银花,目前种植面积达8000余亩,主要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
公司负责产品收购、加工及销售;成立秀山县洪红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提供种苗、肥料及技术指导;农户自栽自管
2019年全村产鲜花70余万斤,产值达800余万元,种植农户户均收入1万元以上,目前共带动农户693户(其中建卡贫困户91户)增收
在东坪村的中药材育苗大棚上,“中国黄精第一村”的标语异常醒目
大棚内,43亩黄精、天冬等中药草幼苗长势喜人
相比室外露天育苗,通过温控和土壤保湿等技术,不仅缩短了育苗周期,而且还大大提高了育苗数量以及成活率,单亩产值可达10万元
东坪村中药材育苗大棚驻村第一书记李辉告诉记者,这些幼苗明年春节左右即可出棚
“我们的11个村已经实现特色产业全覆盖
”隘口镇副镇长杨胜宿介绍,隘口全镇产业扶贫正按照短期能增收(金丝皇菊、虎纹蛙等)、中期不“断档”(黄精、天冬等)、长期能致富(茶叶、金银花等)的发展思路,有序推进
电商扶贫 打造全产业链条在隘口镇的乡村扶贫产业园,工人正在给货物贴码打包,商品架上陈列着隘口镇的大米、莲子、核桃油等特色农产品
据产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包括研发中心、电商产品加工中心、冷链库、核桃加工中心、五谷杂粮加工中心以及其他附属设施,共占地48.6亩
通过新建成的冷链运输体系,隘口农户的鲜鸡肉可于次日即可送到重庆主城顾客手里
电商培训课程目前,电商产品加工中心已正式投产主要生产自热火锅,方便粉丝等产品,可解决就业岗位200名
此外,产业园还建立了电商人才培训体系,其中研发中心以电商产品研发、包装、销售为一体,每年培训电商人才300余人(建卡贫困户30余人)
微信公众号“山水隘口”即是产业园孵化的项目之一
在“山水隘口”上,岑龙村的秧青米、富裕村的核桃油等都成了网红爆品
据电商创业青年严川介绍,除了“山水隘口”公众号,该团队还开发了淘宝、拼多多等多个平台,平均每天的订单量约4000单,销售额可达20万元
刘红明说,电商扶贫产业园建成后,将实现电商人才培训、电商企业孵化、销售、仓储、加工等综合性服务,拉通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打造全产业链条
农旅融合 深山村民开门迎客李大伟的家坐落在太阳山脚下
这里依山傍水,清水河流经门前,河水清澈见底,整洁的硬化公路直达家门
每天打开家门迎客,今年光民宿这一项收入,李大伟就能收入四五万元
李大伟搬进新家没几年
以前他住在山上,靠几亩薄地为生
2016年,在异地搬迁的政策支持下,他搬下山来
眼见着上山游玩的客人逐渐多起来,新家的环境也不错,李大伟决定在路边开设民宿
由于本身就是个木匠,加之政策补贴、金融贷款等解决了建设资金问题,李大伟的三层木屋很快就完成了
在扶贫集团的帮助之下,木屋在2018年完成内部装饰,正式开门营业
民宿取个什么名字好呢?想到新家依山傍水,李大伟灵机一动,干脆就叫“山水人家”
如今,“山水人家”在太阳山景区已小有名气
山水人家近年来,隘口镇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着力打造倒马坎红三军战斗遗址和贺龙驻地“二道龙门”红色旅游,菊花荷花观光园、新院屯堡茶旅融合以及太阳山民宿等
太阳山高海拔1200米左右,常年气候凉爽,山上有清泉山溪、名木古树和良好的森林植被,又有秀山花灯、太阳山余家傩戏等民间文化
在相关部门主导下,太阳山民宿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由市商务扶贫集团、县级部门和镇政府共同投资,农户用自有可利用房间入股、太阳山村集体专业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
农户用房间入股,每年保底1000元,民宿营业收入利润的30%用于入股房间的分红,20%提取为村集体收入、10%用于提高村干部报酬、40%用于村级专业合作社再生产(专业合作社的利润部分还用于全村群众分红)”,这样的机制,让入股的农户有了保底和分红的希望、让村集体实现了收入,让干部的辛苦付出得到相对回报,让全村人民看到了希望
既解决了“农户增收”问题、“村集体空壳村问题”,又解决了干部当前工资待遇不高而“致贫”、山区干部难选导致基层党组织后备力量薄弱的现实问题
太阳山民宿一角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在隘口,像李大伟这样的民宿经营者越来越多
农旅融合,让这些深入深山腹地的村民,也能开门迎客,创收致富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宏 通讯员谌从全)
隘口兴业换新颜(隘口农户兴业太空阳山) 眼唇美容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