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斑、黄褐斑,是困扰爱美人士的难题
今天,小编带来简单又实用的耳穴埋豆按压法,每天只需3分钟,就可以改善面部斑点
还再等什么,快快行动起来吧~~雀 斑雀斑多发于面部,特别是鼻梁部和眼睑下,为淡褐色至黄褐色针尖至米粒大小圆形或类圆形斑点,密集分布但互不融合,多数呈对称性
雀斑女性居多
多在4~5岁开始发生,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多,青春期最明显,之后一般不再增加,老年逐渐减少
日晒、X线、紫外线的照射可促发并使其加重
【取穴】神门:在三角窝区,三角窝后1/3的上部
肾:在耳甲区,对耳轮下脚下方后部
大肠:在耳甲区,耳轮脚及部分耳轮与AB线之间的前1/3处
肺:在耳甲区,心、气管区周周围处
内分泌:在耳甲区,屏间切迹内,耳甲腔底部
面颊:在耳垂区,耳垂正面眼区与内耳区之间
【操作】1.选取油菜籽、小米、莱菔子、王不留行籽等,以王不留行籽为最好
王不留行籽是一种中药,具有行血通经、催生下乳、消肿敛疮之功效,但在这里主要是起对耳穴的机械压迫作用,可用小米代替
2.准备胶布、镊子或止血钳
将备用胶布剪成0.7厘米X 0.7厘米大小的方块,把一粒王不留行籽贴附在胶布中央
或者可以购买已制作好的耳豆板
3.镊子或止血钳夹住耳豆胶布的外缘,贴敷在选用的耳穴上
4.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每穴按压30~60秒,3~5日更换1次,双耳交替
【注意】在治疗期间尽量避免日光照射
黄褐斑黄褐斑是在颧部、两颊、鼻、前额等处出现黄褐色、淡褐色或咖啡色斑,边界较清,形状不规则
最初为多发性,渐渐融合成片,对称分布
面部无鳞屑,无其他不适
黄褐斑,俗称“妊娠斑”“蝴蝶斑”,多见于怀孕、人工流产及分娩后的女性
一般认为与雌激素代谢失调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另外还与日晒、化妆品和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避孕药)及某些慢性病有关
【取穴】内生殖器:在三角窝区,三角窝前1/3的下部
肾:在耳甲区,对耳轮下脚下方后部
肝:在耳甲区,耳甲艇的后下部
脾:在耳甲区,BD线下方耳甲腔的后上部
肺:在耳甲区,心、气管区周周围处
内分泌:在耳甲区,屏间切迹内,耳甲腔底部
面颊:在耳垂区,耳垂正面眼区与内耳区之间
【操作】同雀斑操作
【注意】在治疗期间尽量避免日光昭射,停用引起本病的药物
人体有病时,往往会在耳廓的相应穴区内出现反应
直接刺激这些反应点,才会获得较好的效果
但临床上使用耳穴时,不能只根据所规定的部位,还要进一步在此部位内探查出反应点的位置:用肉眼或借助放大镜,在自然光线下,观察耳廓各穴区有无变形、变色的征象,如脱屑、丘疹、硬结等
或用探棒或止血钳进行探压,出现痛点时即是反应点
本文选自《零起点耳穴使用教程——贴耳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睢明河主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悦读中医”(大众喜爱的50个阅读微信公众号中唯一一个医药类公众号),每日推送,及时获取中医药知识和养生常识
耳穴面部简单(耳穴面部王不留行耳轮黄褐斑) 保湿补水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