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法饥荒病人年代(病人中医蒸汽疗法蒸气)
三年饥荒,生存下来的因为严重营养不良,在1960年初,四川大地上浮肿病肆虐大流行当时基层西医条件严重不足,以中国传统中医为主导在乡村悬壶济世简阳县棉丰公社的一位土专家张泗洲没有固守传统中医思维,医典里没有记录,却主动从中医角度思考,认为水肿病人是“寒湿”重,便大胆设想可不可以把病人放到蒸笼里去蒸,以去寒去湿?当时的人们也是敢想敢做,也是病急乱投医心理使然,张中医的想法得到大家响应说干就干,众人按照张中医构想立刻制作一个大竹笼子;再抹上稀泥,形成一个可以钻进人密封的蒸笼体;将张中医开出的中药配方抓齐投入一各大锅熬制中草药剂;用柴火锅灶烧水产生的蒸汽用竹筒子输送到这个土制的蒸汽室里;将浮肿病人关进蒸气室里药物熏蒸,然后对外声称疗效神奇此事一经上报,有关领导如获至宝,大肆宣传;层层上报,惊动四川省委四川省委在全省五级干部会议上组织棉丰公社作现场示范,并要求在全省推广全省各地浮肿病医院、正规医院竞相效仿,纷纷设置蒸疗室经专家学者奉命考察总结,定名为“物理保温蒸气疗法”四川医学院奉命组织50多名师生赴棉丰公社学习蒸气疗法,进行科学论证学院由此建立蒸疗室,进行临床治疗研究四川日报报道说:“医学院根据已经掌握的事实与科学资料,认为蒸气疗法不仅是一项有广泛治疗价值的方法,同时是一门具有完整理论体系的医学科学”然而,事实是:张中医发明、简阳县棉丰公社上报并得到省委下令推广的“蒸汽疗法”对于浮肿病人却是雪上加霜:病人活着进去,半死不活的出来;轻的病情加重,重症被蒸死大邑县安仁公社建了8个蒸疗室,蒸死几个后,再也没有病人胆敢亲身体验蒸汽疗法了无一例外,各处的蒸疗室都因此停用和废置据事后透露,浮肿病人蒸汽疗法,进蒸笼的浮肿病人都必须喝一碗“定心汤”所谓定心汤是:红糖水、蛋花汤;肉汤、鸡汤更好浮肿是因为长期营养不良所致,治疗浮肿病主要得靠合理膳食慢慢调理身子,在这起土法蒸汽治疗方案里,“定心丸”是张中医开出的唯一正确处方然而,在那缺乏粮食的年代,活下来就不容易了,靠合理的膳食营养治疗浮肿病只是奢望这是那个年代又一场中医闹剧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