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康帝纪元(公元344年)晋建元二年 成汉太和元年 后赵建武十年 代建国七年二年春正月,晋大将军、凉州刺史张骏遣其将和驎、谢艾讨南羌于阗和,大破之
汉帝李势赦其境内,改元曰“太和”
尊母阎氏为太后,妻李氏为皇后
李氏,太保李奕女也
汉巴西处士龚壮卒
大赵天王石虎飨群臣于太武前殿,有白雁百余集于马道南
大赵天王命射之,无所获
既将讨三方,诸州兵至者百余万
太史令赵揽私于大赵天王曰:“白雁集殿庭,宫室将空,不宜行也
”大赵天王纳之,临宣武观大阅而解严
大赵天王以燕公石斌为使持节、侍中、大司马、录尚书事
置左右戎昭、曜武将军,位在左右卫上
东宫置左右统将军,位在四率上
置上、中光禄大夫,在左右光禄上
置镇卫将军,在车骑将军上
后赵太子石宣淫虐日甚,而莫敢以告
领军王朗言之于大赵天王曰:“今隆冬雪寒,而皇太子使人斫伐宫材,引于漳水,功役数万,士众吁嗟
陛下宜因游观而罢之也
”大赵天王如其言
既而宣知朗所为,怒欲杀之而无因
会荧惑守房,赵揽承宣旨言于大赵天王曰:“昴者,赵之分也,荧惑所在,其主恶之
房为天子,此殃不小
宜贵臣姓王者当之
”大赵天王曰:“谁可当者?”揽久而对曰:“无复贵于王领军也
”大赵天王既惜朗,且猜之,曰:“更言其次
”揽曰:“其次唯中书监王波耳
”大赵天王乃下书追波前议遣李宏及答楛矢之愆,腰斩之,及其四子投于漳水,以厌荧惑之变
寻愍波之无罪,追赠司空,封其孙为侯
后赵平北将军尹农攻燕国凡城,不克而还,黜农为庶人
汉太史令韩皓奏荧惑守心,以过庙礼废,汉帝命群臣议之
相国董皎、侍中王嘏等以为景武昌业,献文承基,至亲不远,无宜疏绝
汉帝更令祭特、雄,同号曰汉王
二月,燕王慕容皝与左司马高诩谋伐鲜卑宇文逸豆归
诩曰:“宇文强盛,今不取,必为国患,伐之必克;然不利于将
”出而告人曰:“吾往必不返,然忠臣不避也
”于是皝自将伐逸豆归
以建威将军慕容翰为前锋将军,刘佩副之;分命太子慕容俊、慕容恪、慕容霸及折冲将军慕舆根将兵,三道并进
高诩将发,不见其妻,使人语以家事而行
高诩善天文,燕王尝谓曰:“卿有佳书而不见与,何以为忠尽
”诩曰:“臣闻人君执要,人臣执职
执要者逸,执职者劳
是以后稷播种,尧不预焉
占候、天文,晨夜其苦,非至尊之所宜亲,殿下将焉用之
”燕王默然
慕容恪,字玄恭,燕王皝之第四子也
幼而谨厚,沈深有大度
母高氏无宠,燕王未之奇也
年十五,身长八尺七寸,容貌魁杰,雄毅严重,每所言及,辄经纶世务,燕王始异焉,乃授之以兵
数从燕王征伐,临机多奇策
使镇辽东,甚有威惠
高句丽惮之,不敢为寇
宇文逸豆归遣骑将南罗大涉奕干尽众拒翰,燕王遣人驰谓慕容翰曰:“涉奕干勇冠三军,宜小避之,待虏势骄,然后取也
”翰曰:“逸豆归扫其国内精兵以属涉奕干,涉奕干素有勇名,一国所赖也
今我克之,其国不攻自溃矣
且吾孰知涉奕干之为人,虽有虚名,实易与耳,不宜避之,以挫吾兵气
”遂进战
翰自出冲阵,涉奕干出应之;慕容霸从傍邀击,遂斩涉奕干
宇文士卒不战而溃,燕兵乘胜逐之,遂克其都城
高诩、刘佩皆中流矢卒
逸豆归走死漠北,宇文氏由是散亡
燕王悉收其畜产、资货,徙其部众五千余落于昌黎,辟地千余里
更命涉奕干所居城曰威德城,行饮至之礼,论功行赏各有差
使弟慕容彪戍之而还
初,宇文逸豆归事后赵甚谨,贡献属路
及燕人伐逸豆归,大赵天王使右将军白胜、并州刺史王霸自甘松出救之
比至,宇文氏已亡,因攻威德城,不克而还;慕容彪追击,破之
慕容霸以灭宇文之功,封都乡侯
燕建威将军慕容翰从讨宇文归,临阵为流矢所中,卧病积时
后疾渐愈,于其家中骑马自试,或有人告翰私习骑,疑为非常
燕王素忌之,遂赐死焉
翰临死谓使者曰:“翰怀疑外奔,罪不容诛,不能以骸骨委贼庭,故归罪有司
天慈曲愍,不肆之市朝,今日之死,翰之生也
但逆胡跨据神州,中原未靖,翰常克心自誓,志吞丑虏,上成先王遗旨,下谢山海之责
不图此心不遂,没有余恨,命也奈何
”仰药而死
代王拓跋什翼犍遣其大人长孙秩迎王后慕容氏于燕
燕王慕容皝送于境上
燕王慕容皝以牧牛给贫家,田于苑中,公收其八,二分入私
有牛而无地者,亦田苑中,公收其七,三分入私
皝记室参军封裕谏曰:“臣闻圣王之宰国也,薄赋而藏于百姓,分之以三等之田,十一而税之;寒者衣之,饥者食之,使家给人足
虽水旱而不为灾者,何也?高选农官,务尽劝课,人治周田百亩,亦不假牛力;力田者受旌显之赏,惰农者有不齿之罚
又量事置官,量官置人,使官必称须,人不虚位,度岁入多少,裁而禄之
供百僚之外,藏之太仓,三年之耕,余一年之粟
以斯而积,公用于何不足?水旱其如百姓何
虽务农之令屡发,二千石令长莫有志勤在公、锐尽地利者
故汉祖知其如此,以垦田不实,征杀二千石以十数,是以明、章之际,号次升平
“自永嘉丧乱,百姓流亡,中原萧条,千里无烟,饥寒流陨,相继沟壑
先王以神武圣略,保全一方,威以殄奸,德以怀远,故九州之人,塞表殊类,襁负万里,若赤子之归慈父,流人之多旧土十倍有余,人殷地狭,故无田者十有四焉
殿下以英圣之资,克广先业,南摧强赵,东灭句丽,开境三千,户增十万,继武阐广之功,有高西伯
宜省罢诸苑,以业流人
人至而无资产者,赐之以牧牛
人既殿下之人,牛岂失乎
善藏者藏于百姓,若斯而已矣
迩者深副乐土之望,中国之人皆将壶餐奉迎,石虎谁与居乎
且魏、晋虽道消之世,犹削百姓不至于七八,持官牛田者官得六分,百姓得四分,私牛而官田者与官中分,百姓安之,人皆悦乐
臣犹曰非明王之道,而况增乎
且水旱之厄,尧、汤所不免,王者宜浚治沟浍,循郑白、西门、史起溉灌之法,旱则决沟为雨,水则入于沟渎,上无《云汉》之忧,下无昏垫之患
“句丽、百济及宇文、段部之人,皆兵势所徙,非如中国慕义而至,咸有思归之心
今户垂十万,狭凑都城,恐方将为国家深害,宜分其兄弟宗属,徙于西境诸城,抚之以恩,检之以法,使不得散在居人,知国之虚实
“今中原未平,资畜宜广,官司猥多,游食不少,一夫不耕,岁受其饥
必取于耕者而食之,一人食一人之力,游食数万,损亦如之,安可以家给人足,治致升平
殿下降览古今之事多矣,政之巨患莫甚于斯
其有经略出世,才称时求者,自可随须置之列位
非此已往,其耕而食,蚕而衣,亦天之道也
“殿下圣性宽明,思言若渴,故人尽刍荛,有犯无隐
前者参军王宪、大夫刘明并竭忠献款,以贡至言,虽颇有逆鳞,意在无责
主者奏以妖言犯上,至之于法,殿下慈弘苞纳,恕其大辟,犹削黜禁锢,不齿于朝
其言是也,殿下固宜纳之;如其非也,宜亮其狂狷
罪谏臣而求直言,亦犹北行诣越,岂有得邪
右长史宋该等阿媚苟容,轻劾谏士,己无骨鲠,嫉人有之,掩蔽耳目,不忠之甚
“四业者国之所资,教学者有国盛事
习战务农,尤其本也
百工商贾,犹其末耳
宜量军国所须,置其员数,已外归之于农,教之战法,学者三年无成,亦宜还之于农,不可徒充大员,以塞聪俊之路
“臣之所言当也,愿时速施行;非也,登加罪戮,使天下知朝廷从善如流,罚恶不淹
王宪、刘明,忠臣也,愿宥忤鳞之愆,收其药石之效
”燕王乃令曰:“览封记室之谏,孤实惧焉
君以黎元为国,黎元以谷为命
然则农者,国之本也,而二千石令长不遵孟春之令,惰农弗劝,宜以尤不修辟者措之刑法,肃厉属城
主者明详推检,具状以闻
苑囿悉可罢之,以给百姓无田业者
贫者全无资产,不能自存,各赐牧牛一头
若私有余力,乐取官牛垦官田者,其依魏、晋旧法
沟洫溉灌,有益官私,主者量造,务尽水陆之势
中州未平,兵难不息,勋诚既多,官僚不可以减也
待克平凶丑,徐更议之
百工商贾数,四佐与列将速定大员,余者还农
学生不任训教者,亦除员录
夫人臣关言于人主,至难也,妖妄不经之事皆应荡然不问,择其善者而从之
王宪、刘明虽其罪应禁黜,亦犹孤之无大量也
可悉复本官,仍居谏司
封生蹇蹇,深得王臣之体
《诗》不云乎:‘无言不酬
’其赐钱五万,明宣内外,有欲陈孤过者,不拘贵贱,勿有所讳
”时有黑龙、白龙各一,见于燕国龙山,燕王亲率群僚观之,去龙二百余步,祭以太牢
二龙交首嬉翔,解角而去
皝大悦,还宫,赦其境内,号新宫曰”和龙“,立龙翔佛寺于山上
燕王慕容皝赐其大臣子弟为官学生者号高门生,立东庠于旧宫,以行乡射之礼,每月临观,考试优劣
皝雅好文籍,勤于讲授,学徒甚盛,至千余人
亲造《太上章》以代《急就》,又著《典诫》十五篇,以教胄子
燕王东破高句丽,北灭宇文归,左司马阳裕皆豫其谋,燕王甚器重之
及迁都和龙,裕雅有巧思,燕王所制城池宫阖,皆阳裕之规模
裕虽仕皝日近,宠秩在旧人之右,性谦恭清俭,刚简慈笃,虽历居朝端,若布衣之士
士大夫流亡羁绝者,莫不经营收葬,存恤孤遗,士无贤不肖皆倾身待之,是以所在推仰
初,范阳卢谌每称之曰:“吾及晋之清平,历观朝士多矣,忠清简毅,笃信义烈,如阳士伦者,实亦未几
”及死,燕王甚悼之,时年六十二
夏四月,凉州将张瓘败后赵镇远将军王擢于三交城
晋安西将军、荆州刺史庾翼镇襄阳,令平北将军、梁州刺史桓宣伐后赵将李罴,军次丹水,为后赵所败
翼怒,贬宣为建威将军,使移戍岘山
宣望实俱丧,兼以老疾,时南蛮校尉王愆期守江陵,以疾求代,翼以宣为镇南将军、南郡太守,代愆期
六月,代王后慕容氏至自燕都和龙
秋七月,燕王慕容皝遣使奉聘于代,求交婚
代王拓跋什翼犍许之
八月丙子,晋安西将军、荆州刺史庾翼为征西将军,领南蛮校尉
胡贼五六百骑出樊城,翼遣冠军将军曹据追击于挠沟北,破之,死者近半,获马百匹
翼绥来荒远,务尽招纳之宜,立客馆,置典宾参军
庚辰,持节、都督司雍梁三州诸军事、梁州刺史、平北将军、竟陵男桓宣不得志,未之官,薨
追赠镇南将军
宣子桓戎官至新野太守
晋征西将军庾翼以长子庾方之为义成太守,代领桓宣众,司马应诞为龙骧将军、襄阳太守,参军司马勋为建威将军、梁州刺史,初屯西城,退守武当
丁巳,晋卫将军、领中书令褚裒以中书铨管诏命,不宜以姻戚居之,固让,诏以为特进、兖州刺史、都督兖州徐州之琅邪诸军事、假节,镇金城,又领琅邪内史
晋骠骑将军、扬州刺史何充辅政,征北将军褚裒镇京口,皆以中书侍郎郗愔为长史
再迁黄门侍郎
时吴郡守阕,欲以愔为太守
愔自以资望少,不宜超莅大郡,朝议嘉之
转为临海太守
闰八月乙酉,太白犯斗
九月,晋巴东太守杨谦击汉将申阳,走之,获其将乐高
晋帝司马岳疾笃,车骑将军、江州刺史庾冰、征西将军庾翼意在会稽王司马昱,骠骑将军、扬州刺史何充建议立帝子司马聃,奏可
冰、翼甚恨之
丙申,晋帝立皇子司马聃为皇太子
司马聃,字彭子
戊戌,晋帝司马岳崩于式乾殿
时年二十三
己亥,晋太子司马聃即皇帝位,时年二岁
大赦,尊皇后褚蒜子为皇太后
壬寅,晋皇太后临朝摄政
晋皇太后以骠骑将军何充奉诏立帝,诏曰:“骠骑任重,可以甲杖百人入殿
”又加中书监、录尚书事
充自陈既录尚书,不宜复监中书,许之
复加侍中,羽林骑十人
褚太后临朝,征车骑将军、江州刺史庾冰辅政,冰辞以疾笃
晋建武将军、江夏相谢尚为南中郎将,诏曰:“尚往以戎戍事要,故辍黄散,以授军旅
所处险要,宜崇其威望
今以为南中郎将,余官如故
”晋有司奏,褚太后母谢夫人既封寻阳乡君,荀、卞二夫人亦应追赠,皆太后之前母也
太后不许
太常殷融议依郑玄义,卫将军褚裒在宫庭则尽臣敬,太后归宁之日自如家人之礼
太后诏曰:“典礼诚所未详,如所奏,是情所不能安也,更详之
”征西将军庾翼、南中郎谢尚议谓“父尊尽于一家,君敬重于天下,郑玄义合情礼之中”
太后从之
自后朝臣皆敬裒焉
初,褚裒总角诣庾亮,亮使郭璞筮之
卦成,璞骇然,亮曰:“有不祥乎?”璞曰:“此非人臣卦,不知此年少何以乃表斯祥?二十年外,吾言方验
”及此二十九年而女褚蒜子临朝
骠骑将军何充以裒皇太后父,宜综朝政,议加不臣之礼,上疏荐拜裒侍中、卫将军、录尚书事,持节、都督、刺史如故
裒以近戚,惧获讥嫌,上疏固请居籓,曰:“臣以虚鄙,才不周用,过蒙国恩,累忝非据
无劳受宠,负愧实深,岂可复加殊特之命,显号重叠
臣有何勋可以克堪?何颜可以冒进?委身圣世,岂复遗力,实惧颠坠,所误者大
今王略未振,万机至殷,陛下宜委诚宰辅,一遵先帝任贤之道,虚己受成,坦平心于天下,无宜内示私亲之举,朝野失望,所损岂少
”于是改授都督徐兖青扬州之晋陵吴国诸军事、卫将军、兖州刺史、假节、镇京口
初,广陵相袁乔与褚裒友善,及其女临朝,乔与裒书曰:“皇太后践登正阼,临御皇朝,将军之于国,外姓之太上皇也
至于皇子近属,咸有揖让之礼,而况策名人臣,而交媟人父,天性攸尊,亦宜体国而重矣
故友之好,请于此辞
染丝之变,墨翟致怀,岐路之感,杨朱兴叹,况于将军游处少长,虽世誉先后而臭味同归也
平昔之交,与礼数而降,箕踞之叹,随时事而替,虽欲虚咏濠肆,脱落仪制,其能得乎
来物无停,变化迁代,岂惟寸晷,事亦有之
夫御器者神,制众以约,愿将军贻情无事,以理胜为任,亲杖贤达,以纳善为大
执笔惆怅,不能自尽
”论者以为得礼
代王拓跋什翼犍以兄翳槐女妻燕王慕容皝
冬十月乙丑,晋朝葬康皇帝司马岳于崇平陵
十一月庚辰,晋车骑将军、江州刺史、都乡侯庾冰薨,时年四十九
册赠侍中、司空,谥曰“忠成”,祠以太牢
冰天性清慎,常以俭约自居
中子庾袭尝贷官绢十匹,冰怒,捶之,市绢还官
临卒,谓长史江虨曰:“吾将逝矣,恨报国之志不展,命也如何
死之日,敛以时服,无以官物也
”及卒,无绢为衾
又室无妾媵,家无私积,世以此称之
冰七子:庾希、庾袭、庾友、庾蕴、庾倩、庾邈、庾柔
庾希字始彦
初拜秘书郎,累迁司徒右长史、黄门侍郎、建安太守,未拜,复为长史兼右卫将军,迁侍中,出为辅国将军、吴国内史
庾蕴为广州刺史,并假节,庾友东阳太守,庾倩太宰长史,庾邈会稽王参军,庾柔散骑常侍
庾倩最有才器,桓温深忌之
庾友子庾叔宣,右卫将军
庾蕴子庾廓之,东阳太守
晋征西将军、荆州刺史庾翼以兄冰卒,留长子义成太守庾方之为建武将军,戍襄阳,方之年少,翼选武将可信杖者为辅弼,乃以参军毛穆之为建武司马
翼还镇夏口,悉取冰所领兵自配,以兄子会稽王司马庾统为建威将军、宁夷护军、寻阳太守
诏使翼还督江州,又领豫州刺史,辞豫州
复欲移镇乐乡,诏不许
缮修军器,大佃积谷,欲图后举
庾翼以车骑长史江虨为谘议参军,俄而复补长史
晋建威将军、宁夷护军、寻阳太守、广饶男庾统年二十九,卒,时人称其才器,甚痛惜之
子庾玄之,官至宣城内史
大赵天王起河桥于灵昌津,采石为中济,石无大小,下辄随流,用功五百余万而不成
大赵天王遣使致祭,沈璧于河
俄而所沈譬流于渚上,地震,水波腾上,津所殿观莫不倾坏,压死者百余人
大赵天王恚甚,斩工匠而止作焉
大赵天王命太子石宣、太尉石韬,生杀拜除皆迭日省决,不复启也
司徒申钟谏曰:“度赏刑威,后皇攸执,名器至重,不可以假人,皆以防奸杜渐,以示轨仪
太子国之储贰,朝夕视膳而不及政也
庶人邃往以闻政致败,殷鉴不远,宜革而弗遵
且二政分权,鲜不及祸
周有子颓之衅,郑有叔段之难,此皆由宠之不道,所以乱国害亲,惟陛下览之
”大赵天王不从
太子詹事孙珍问侍中崔约曰:“吾患目疾,何方疗之?”约素狎珍,戏之曰:“溺中则愈
”珍曰:“目何可溺?”约曰:“卿目睕睕,正耐溺中
”珍恨之,以白宣
宣诸子中最胡状,目深,闻之大怒,诛约父子
珍有宠于宣,颇预朝政,自诛约之后,公卿已下惮之侧目
谢沈,字行思,会稽山阴人也
曾祖谢斐,吴豫章太守
父谢秀,吴翼正都尉
沈少孤,事母至孝,博学多识,明练经史
郡命为主簿、功曹,察孝廉,太尉郗鉴辟,并不就
会稽内史何充引为参军,以母老去职
平西将军庾亮命为功曹,征北将军蔡谟版为参军,皆不就
闲居养母,不交人事,耕耘之暇,研精坟籍
康帝即位,朝议疑七庙迭毁,乃以太学博士征,以质疑滞
以母忧去职
服阕,除尚书度支郎
何充、庾冰并称沉有史才,迁著作郎,撰《晋书》三十余卷
会卒,时年五十二
沉先著《后汉书》百卷及《毛诗》、《汉书外传》,所著述及诗赋文论皆行于世
其才学在虞预之右云
晋朝纪年中国历史公元(将军燕王太守天王刺史) 代预约整形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